将浓浓押下去了。
萧府众人等在门外,不远处的街口巷道的都是叫卖的小贩,街畔摊售的顾客也探头看。萧府众人等了多时,忽见一位寺人敲鼓乘马而来,萧父忙接寺人入府,询问羌族贵人的消息。
寺人道:“老爷安好!贵人寅初时分已用过早餐,寅二时分前往王宫拜见圣上,辰初时分将接到宴席的邀请,只怕巳初时分才能起身过来。”
上官品品忙道:“既然如此,父亲可与夫君及姐妹先归厢房,待贵客至再则迎接,亦无迟矣。”
于是,众人自便起来了。
张塘命家奴带领寺人去吃茶点,再命家奴挂牌上烛,一牌一牌烛光,眼花缭乱,在遽变之中,忽听府外马儿嘶溜。霎时,有四对寺人喘不住的边跑边摇着腰上的悬铃,方才的寺人会心明意,招手纳来,面轿列站。
萧父领着族亲在南街大门处,上官品品领着萧家女眷在南街角门处迎客。
等了一阵,街道的盘迷越来越多了。
忽见四对袍服羌人骑马晃来,来至南街门口停马,张塘命人引马入厩,他垂手面西思议。
多时,再骑来四对缠头羌人,恭敬之状,可想而知。
没一会儿,再添四对牵羊人,方闻得弓弦之音,见到马上之乐,羌人将琵琶横抱怀中弹奏。
一对紫髯绿眼羌人吹着胡笛,一对长颈羌人拿着一端蒙有蟒皮的琴筒。
萧家众人时刻都保持正冠纳履的形象,随侍的家奴左手握一把直柄嵌金帛伞,右手提着错金冰炉。侍奉的家奴还有捧着汗帕等物。
列队过后,见到四个穿皮褂褂羌人抬着一顶白顶车舆,缓缓行来。
萧父率众揖迎。
那车舆停到前院的门前,有羌人跪请公主下舆进府,再抬舆入偏门的车库,随行的散去,只有两三羌人陪在公主的左右,陪着公主进正门。
左右偏门的盘迷取出帖子,面带笑容的阿光检查请帖,只见人丛中冒出一个鬼鬼祟祟的来宾问:“你什么意思啊?不给进是不是?”
阿光道:“言明此贴,反而于你不利,你请回吧!”
宾客道:“这不是你们分发的邀请贴吗?”
周士师下阶,逮着他的走:“还装糊涂,拿着假帖上门,还不给我滚远一些。”
大门内的萧景瑞正在招待宾客:“您来啦,赏完多喝两杯。”
宾客笑道:“谢谢,谢谢,”
萧景瑞:“里边请……”
萧景尧跟陪宾客进门:“请进,快请进,”他看一眼自己的哥哥,摇头一叹。
那边做忙的萧景瑞满面春风:“谢谢您来啊,请进,请进。”
上官品品道:“玬,你去厨房看看怎么样了。”
“诺。”
那萧景瑞侧头吩咐奔来的家奴:“阿光,厨房还需要一段时间,你暗中吩咐下去安排客人的时间尽量慢一点,对了,给宾客们准备的节目安排好了吗?”
阿光低声:“已经备着了。”
萧景瑞方才点头,见到自己的岳丈过来,那上官俅带着礼物过来:“女婿不上门,做父亲的当然要来看你了。”
里边的萧渔村正好出来:“亲家公来了,快些请进来。”
上官俅道:“谢谢,谢谢亲家。”
萧雨村与上官俅并肩而行:“上官夫人,怎么没来呀?”
上官俅笑着:“贱内感染风寒,没能过来,她让我代替她,向亲家问候。”
萧雨村道:“谢谢您,您能来啊,我已经很开心了。”
上官俅道:“您的气色越来越好啊!”
萧渔村道:“太师更似年少郎君。”
上官俅道:“看你说的,我们都是糟老头喽。”
只见府内旗帜闪耀,皆系纱帛绣成,异常精美。
乡晔公主入院,见艳旗飘飘,烟水缭绕,花草交融,灯烛相映,时闻乐声,说不尽的富流,她回想当初在西塞山下,不归井边见到萧景蝶,风华绝貌,讲史说文,还作了《南游记》和《颂乡音》,自己才想到大安,看这样的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