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们闻着味儿便垂涎三尺。
喝一口醇厚的鸡汤,吃几缕劲道的面条,再咬上一口鲜嫩的鸡肉,温暖从舌尖蔓延到胃里,传遍全身。
硬菜一碟连一碟地递上桌子,书生们直呼这一两白银花得值!
桂枝儿坐在后院屋檐下的摇椅上,悠哉悠哉地翻着账本。
“算上在楚淮赚的钱,小金库越来越充实了。”她心满意足,自觉对得起出资人栾小将军。
与在北境逢五逢十开业的平价店不同,在京城她绝不做赔本赚吆喝的事儿。
价格越昂贵,越有人趋之若鹜。
很快,长兴坊新开了一家——“老板脾气很大,吃什么她说了算”“最低餐费一两银子,没有上限”的神奇小店的新鲜事儿传遍杭京。
桂记卤味店门口,从冷冷清清只有两三个路过的行人,到车水马龙汇聚了不少权贵。
名声彻底打响。
户部侍郎马碌,依旧是桂记卤味店的常客。
他下了朝换上常服就往这里跑,脚蹬一双黑色官靴,发出“噔噔”的声响,红光满面。
每当店里走进一些同僚,他就兴奋地追着桂枝儿问。
“那位那位,宗人府的左宗正大人,就是……”马侍郎眼中燃烧着亢奋的火苗,声音却压得很低。
一副鬼鬼祟祟的模样。
马侍郎认定,桂枝儿是前太子殿下梁樾在杭京安插的钉子。那么桂记卤味店作为据点,招待“自己人”理所当然。
桂枝儿懒得搭理他,正精心雕琢着文思豆腐。
这道菜极为考验刀工,得手稳刀快,将嫩豆腐切成细丝,保证放入水中能散开,不粘连。
“您没穿庖厨的衣裳,不能进来。”她一句话怼走了马碌。
什么左宗正右宗正,来店里的食客确实有很多达官显贵,至于跟前太子殿下的关系,纯粹是马侍郎自己臆想的。
桂枝儿不表态也不否认。
“那么,小娘子是如何及时知道镇北最新资讯的?”马碌隔着纱窗笑得神秘。
仿佛在说我懂,我都明白。
“知府大人时不时会寄信来。”桂枝儿哭笑不得。
好好好,这下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