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柴荣要杀高怀德,苗光义再三保奏,柴荣就是不准人情。苗光义忽然心生一计,二次说道:“万岁,你只顾报私仇,没想到大周的江山。先皇得江山不容易,你今天杀了高怀德,咱们的社稷可就成了风中烛、瓦上霜,怕保不住了。”
“我杀高怀德与江山何关?”
“万岁,你今天到校场干什么来啦?”
“挑选良将好带兵去打刘崇呀。”
“是呀,你要是把高怀德杀了,岂不是得罪了来投军的各方英雄?人家说万岁心胸狭窄,为报私仇不顾百姓安危,杀了投军的好汉。万岁,民心不可失呀!这要传出去,那些高人贤士都不来投,贤路闭塞,什么人保我主江山万代?这些人不投周就得投汉,要投到河东刘崇手下,他就如虎添翼,我们不但平不了河东,还得叫刘崇把我们吞灭呢!”苗光义这句话可打动了柴荣,他怕皇位没了,怔了半天没说话。“万岁你看哪头重哪头轻?”
“军师,照你这么一讲,我父亲就白白死了?这个仇也报不了啦?”
“仇得报,可要想个两全其美的良策,又报了仇,又不伤天下武生的心。”
“那你看怎么好?”
“依微臣之见,可用个明着放暗地杀的办法:当着校场百姓军兵的面,把高怀德放了;将他稳住,等到半夜三更再把他杀死。这样一来仇也报了,人情也做了,你看好不好?”
“好是好,只是派谁看守杀斩高怀德合适呢?朕不放心哪!”
“找个你最信服换心过命的人呀。”柴荣为难了,身边是个人都不错,谁最忠于我大周呢?
“你看谁合适?”
“依臣之见,赵检点最合适。”
柴荣觉得有理:别看磕头的哥五个,最知心的还是我二弟,和我剁头之交,换心过命。既磕头就是亲兄弟,我父就是他父,行!“赵二弟!”
“在。”
“我把仇人高怀德交给你了,你要替我报仇,明日五更天听你回音。”
赵匡胤听了,又高兴又奇怪:高兴的是苗光义帮忙暂时救下了高怀德;奇怪的是苗光义怎么出了这么个主意,把高怀德交给我?难道他知道我和高怀德是亲戚,故意让我把他放走?还是巧合?不管怎么样,救下人再说。赵匡胤领下旨意,叫当兵的把高怀德押到检点府,等他回去发落。早有人把高怀德押下阅武台,连马匹兵刃全带走了。
柴荣问苗光义:“王天庆已死,谁挂帅呢?”
“万岁不用担心,到时候就有人了。您回宫休息,明天你冲我要元帅。”
“好吧。”
就这样,文武群臣保着柴荣起驾回宫。校场里后事由赵匡胤处理,把王天庆的尸体成殓起来,找来随从,叫他们扶灵回金弓山。这四个家人不答应,赵匡胤出头调解,从国库中拨出银两安顿家眷,又出了钱买通四位家人,这才扶棺出京。
校场人散去,赵匡胤回府,脱去了官服换上了便装。到书房叫家人把高怀德请来,家人出去时间不大,高怀德倒剪着双臂被带进书房。赵匡胤连忙给解开绑绳,握住怀德的双手,眼中含泪:“高贤弟,你可想死愚兄了!高平关分手之后,我无时无刻不惦着贤弟,派家人四处寻找你们母子,也没找到,想不到今日才得见面。刚才在校场上你把我的魂都吓飞了,你真要有了闪错,我对不起高王爷,也对不起我妹妹呀。”说完眼泪下来了。
高怀德的胳膊都被绑木了,心里恨赵匡胤,本来想见面要翻小肠骂一顿。可是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呀,今天赵匡胤这一哭,高怀德的气儿全消了,心说:这个人还算有良心。“兄长,我是奉母命下书,不知道跟柴王有仇的事,我下校场会战王天庆,是为求取功名,给我祖父报仇,险些给哥哥闯祸。”
“婶母的书信在哪儿?”高怀德取出信,赵匡胤接过来看了看,是封投亲的信。
“你来得好,过两天我就成全你们夫妻完婚。”
“兄长,万岁对我怎样发落呢?”
“这是军师的主意,叫明放暗杀,把你交给我,咱们就来个明杀暗放。天亮我就给周主送信,说仇已报完,已把你杀了。你隐姓埋名住在我府里。我的家就是你的家,然后再将婶母接来,等有出头之日,哥哥一定保举。”
“兄长你可有蒙君作弊之罪,一旦走漏风声,周主知道,你要受连累。”
“你把话说远了,你是谁我是谁,高、赵是一家。高王爷为了成全我,命都搭上了,我为贤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别说他不知道,就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