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兄拿命也保下你。”
高怀德听完深受感动,谢过救命之恩。赵匡胤叫家人给高怀德沐浴更衣,又领他拜见了岳父岳母。赵弘殷老夫妻见高怀德一表人才,喜出望外。这时赵匡义、赵光美也得了信,弟兄见面十分投缘,当晚摆下酒席为高怀德接风洗尘。
一夜无书。到了次日清晨,赵匡胤上殿面君。文武山呼已毕,赵匡胤出班奏本:“启奏万岁,臣奉圣命昨夜三更已将高怀德杀死,为先父报了仇,特来交旨。”
柴荣信以为真。接着商量出兵下河东的事,柴荣问苗光义:“军师,谁能领兵打河东呢?”
苗光义说:“叫二千岁赵检点领兵挂帅吧。”
赵匡胤忙说:“我可不行,另选高明吧。”
柴荣还没说话,苗光义把话接过去了:“万岁,赵检点是客气,那几年打仗赵匡胤挺行啊,怎么现在就不行啦?他要不去就是抗旨不遵!”
赵匡胤一听这个气呀,心里说:苗光义,牛鼻子!你怎么给我窟窿桥走哇。不领旨还不行,因为抗旨不遵犯死罪,杀在朝里还不如死在沙场,大英雄宁死阵前不死阵后。你叫我去,我也得把你拽上!“万岁,既然军师看得起我,我愿领旨出征,不过得叫苗军师和我同去。”
苗光义笑了:“你放心,不叫我去我还去呢。”
柴荣说:“御弟你辛苦了,朕也和你一同出征,不平灭刘崇不回京城!”
皇上要御驾亲征,京城由左丞相王延龄、学士窦义、太师冯道执掌朝政。
赵匡胤调兵十万,又挑选了良将;先锋官郑子明;左右副先锋张光远、罗延西;战将石守信、史彦超、曹斌、潘仁美等;乐元福、马全义押粮运草;丞相赵普陪王伴驾。一切安排停当,只等选个黄道吉日再起兵。
赵匡胤回府,为高怀德和赵美容完婚,又派人去接高老夫人不必细表。要出兵之前,赵匡胤请来了高怀德:“妹夫,我走了。你要保重,千万别出府门,免得走漏风声,招惹是非。”
“兄长,我听说周主御驾亲征,这可是个麻烦事,一面打仗,还得保护他,营中又没有出奇的上将,一旦打了败仗哥哥有了闪错可怎么办?”
“我也知道这次下河东去打刘崇难以取胜,可是万岁叫我领兵,我只可遵命,纵然战死疆场,也算为国尽忠了。”
“哥哥,你走我不放心,我保兄长出征吧。”
“那可不行,你到军营一旦叫周主知道,咱俩一个也活不了啦!”
“我可以乔装改扮成军卒或者马夫模样,藏在万马军中,皇上不知道。这样我可以不离兄长左右,一旦有马高镫短,我也好上前接应。”
“妹夫,纸里包不住火呀,万一被人认出来……”
“只要你别说走了嘴,我再小心点,你在花名册上给我添个假名,不会漏的。”
赵匡胤从心里乐意让高怀德去,有这么个保镖的睡觉也稳呀,看起来还得是亲戚。这叫至亲,一步近,二步远,是灰比土热,是盐比酱咸。赵匡胤答应了。高怀德辞别了妻子,又拜别了岳父岳母,改扮成马夫,从后门离开府第直奔校军场。赵匡胤把他安置好,等候接圣驾。
文武百官都来送行,柴荣一到,赵匡胤赶忙上了点将台,起军过卯,摆上三牲祭礼,祭大纛旗,响炮起兵。先锋营在前开道,赵普保驾,人马浩浩荡荡离开东京汴梁直奔河东而来。一路无事,这天来到北汉的头道关——天井关。大兵离天井关还有二十里,前队停下,后队扎住,赵匡胤看看地势,传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赵匡胤升坐宝帐,发放军情:兵行战道不打自乏,歇兵三日再战。又派人打探天井关有多少兵,主将是谁?探子回来报,说天井关的主将是北汉王刘崇手下的名将,十二家令公之一刘大奈,叫花刀令公;副将是金叉天王丁贵。这两个人,赵匡胤他们都了解。赵匡胤叫歇兵,先锋官郑子明不同意,他领着张光远和罗延西来讨令:“元帅大哥,别歇了。好几年没打仗了,手都发痒,我们三个人先打前敌。”
“三位将军,不可轻敌。”
“元帅你不用害怕,小小的天井关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哥仨个包打关城,抓几个回来庆贺!”
郑子明讨令,张光远、罗延西也说打一阵痛快痛快,赵匡胤只是不肯点头。三个人不以为然,一嘀咕,出营门直奔疆场,来到城下止住脚步,命军卒讨敌要阵。
城里早得到信了,正在商量对策,没想到他们到这就亮兵开仗。刘大奈说:“他们也太狂了,不歇兵就敢打仗,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