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庆祥带着女儿花解玉押着囚车奔金陵,走至中途,见迎面来了一支队伍,队前闪出三员小将。花庆祥急忙传令叫手下的军卒停下,五百人打个包围圈,将囚车围在当中。
花庆祥来到队前,手捻须髯闪目观看,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这伙人是干什么的。军卒穿着整齐,没有号坎,挑着火红缎子大旗,黄火沿,白月光,中间斗大的“杨”字,这是哪儿的旗号?不是宋国旗号,也不是我们南唐旗号,这伙人是帮助谁的?如果帮着大宋,我腹背受敌性命休矣,若是南唐的朋友,该着我花庆祥走运。
想到这儿仔细打量对面主将,年纪在二十四五岁,面似淡金,生的龙眉凤目,鼻直口阔,两耳垂肩。头带烂银盔,身挂连环甲,素罗袍,腰系白孝带。左背牛角弯弓,右挎雕翎羽箭,胁下佩带三尺斩杀剑,鱼褟尾倒挂吞口兽面,两副征裙密排银钉,露出大红中衣,足蹬凹面云靴,相衬银跟,坐下骑闪电银河驹,马挂威武铃,摇头摆尾,鬃尾乱奓。这员小将怀抱令旗令箭,连人带马,精神百倍。花庆祥看罢心想,这个人长个帝王之相,这是谁呢?
书中交待,此人正是火山王杨衮之孙,金刀令公杨继业之长子,佘赛花所生,叫杨延平。杨延平长的和宋太宗赵光义相似,将来金刀令公杨继业保赵光义去赴双龙会,大郎杨延平巧扮成赵光义,替宋太宗死在金沙滩。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杨延平的左边是二弟杨延定,右边是三弟杨延光。
小哥仨怎么到这儿了呢?前者,赵匡胤被困寿州,派金台御史粮台官潘仁美去请杨家将,由太原侯曹彬护送他出敌营,那曹彬拼命征杀,杀透重围,身带重伤,将潘仁美送出来,曹彬回不去寿州,战马落荒而走。潘仁美顾不了他,为早日请来杨氏父子,单人独骑奔山西磁州火塘寨。
到了火塘寨,正赶上火山王杨衮下世不久,杨家人操办丧事,阖家悲哀。潘仁美只好在这等着,直到七七四十九日才将火山王入土安葬。杨继业处理善后之事不能去前敌,派三个儿子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带五百杨家兵先行。等把事情处理完毕再带小儿子去寿州解围。就这么误了日期,直到现在才起兵。杨延平执掌军权,潘仁美陪同。
路上非止一日,这天到在三岔路口,一条道奔扬子关,另一条道奔寿州,还有一条道奔金陵,他们刚想奔寿州,猛然见在岔路口上站着一位道姑,要求见杨家主帅。
杨延平上前见礼:“仙姑有何指教?”
道姑说:“贫道刚从扬子关来,大宋朝汝南王郑印,为请杨家将错走扬子关,被城内抓去。贫道说服元帅肖升献关投降,只怕中途生变,你们速到扬子关去打接应。”
“仙姑道号怎么称呼?”
“不要多问,扬子关女将肖引凤是贫道的徒儿,我将徒儿许给郑印,你们到扬子关便一目了然。”说完,道姑飘然而去。不用问了,道姑即是白莲圣母。
杨大郎回身问潘仁美:“潘大人,宋营中有个郑印吗? ”
“有呀!是二路元帅陶王妃之子。”
“刚才仙姑指点,叫我们去扬子关救人,你看怎么办?”
潘仁美说:“先派人打探一下,回来再定夺。”
就这样,杨延平叫兄弟杨延光打探,果然有一支队伍带着囚车而来。杨大郎带五百多兵奔扬子关,天光大亮和花庆祥走个对面。
花庆祥问:“来者为谁?请闪条道路让本帅的人马过去!”
杨大郎高声问道:“老将军是何人?意欲何往? ”
“这个……你们是哪来的队伍?”
“吾乃山西磁州火塘寨的杨家兵。”
“啊?”花庆祥闻听倒吸一口凉气,是冤家对头来了,因为郑印被擒那天就说过,他去搬请杨家将,误走扬子关,想不到杨家人来了,杨家人要知道我把宋将郑印抓住,押往金陵,怎能放我过去?花庆祥急得汗水顺鬓角直流。
杨大郎说:“请问老将军可是扬子关的元帅吗?”
杨大郎是猜测,因为花庆祥逃跑没扛大旗,杨大郎以为他是肖升呢?花庆祥以为杨大郎看出破绽,只得回答:“不错,本帅花庆祥。”
大郎一听方知不是肖升,要是肖升,我一报杨家人,他就该和我握手言欢,兵合一处,共投宋营。再看花庆祥身后几百军卒圈了个圈,中间四车上押着男女数人,杨大郎灵机一动:“花老将军,你车辆上押的什么人?”
“这个……吗?”花庆祥眼珠乱转在打主意。
再说郑印,见车辆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