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也说,等你以后长工资了再给姥爷寄,现在妈妈先帮你寄。谁曾想,还没等我长工资,姥爷就去世了,噩耗传来,一家人都沉浸在悲哀中,我更是大病一场,闭上眼睛就是姥爷那慈祥的笑容,一手拿着烟斗,一手指着我谈古论今、讲着故事……回忆小时候,尽管远离父母,但与姥爷相依为命,他把我当成了他的全部,将全部的爱都无私地给了我,不求任何回报,我的童年因此而值得回味,至今回想起来仍充满幸福。而当我真的有能力来回报他的时候,却来不及了……
爱像一个接力棒,靠我们的心去传递。当我也有了孩子,为他拍下有生以来第一张照片,望着他那红赤赤的小脸,抱起他那柔弱的身体的时候;当他的小脑袋无助地靠在我的拍着肩上,等待我给他“拍嗝”的时候;当我听到他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禁不住地感叹爱的奇迹,第一次感受到做父亲的责任。
过去,我只有对母亲是无条件地宽容,即使她错了,自己受到误会和委屈我都能毫无怨言地接受,而自从有了儿子后,人变得越发宽容了。人类就是靠着这种无私的亲情在一代代地传承着生命和爱的文化。
爱不是在高谈阔论中,也不在庄严的誓言中,爱浸透在细微至点滴的、替人着想的具体行动中和对他人的尊重中。记得一次带孩子去看马戏表演,舞台上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们惊险的杂技表演,不时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然而,面对孩子们那样尽心而敬业的表演,我身边的那位穿着入时的先生却始终不以为然、无动于衷地旁观着,充其量象征性地沾沾手掌,更没有对自己的孩子做丝毫的讲解,可能他觉得花那么多钱带孩子来就已经很尽到责任了。我无奈地摇头,在这种家长的熏陶下,孩子从哪里去学习对人的尊重和爱心?剩下的只有麻木和冷漠。
如果说国家之爱、民族之爱有些遥不可及,那么不妨从爱自己的亲人、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做起,从替人着想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尊重别人的劳动做起,从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激做起。让爱的暖流,像涓涓细流,浇灌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每个人只要付出一点点爱,哪怕是一次举手之劳的小小帮助、一声鼓励,一句安慰,都会给这个世界增加一份温暖,不管是付出爱的还是得到爱的人也都会因此而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个世界就会因此而大不一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需要和谐的人(1)
前不久听朋友讲,香港几座知名大学近年来到内地参与高考招生,录取了一批高分学生,并给予高额奖学金。但同时,却也有相当数量的省、市级高考状元在面试后被拒之门外,原因是综合素质不够,高分低能,比如缺乏语言表达及待人接物的能力,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礼貌和教养。
这的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高考状元是多少学生和家长羡慕的偶像和梦寐以求的目标,怎么居然吃了闭门羹?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评估我们对学习与教学成果所遵循的标准,也不难发现在这种唯分数论的导向下所引发的很多问题和弊病。
有些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功课、学习,只要学习搞好了,其它的事情孩子一律都不必操心,从吃饭穿衣到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由家长包办。更有极端的情况,有些孩子在家长偏执的教育理念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它的时间基本就是学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以优异的成绩层层跳级,终于如愿以偿、令家长满意而风光地以小小年纪就考上了重点大学,并被冠以小神童的美称。然而,有得必有失,由于孩子的一切都是由父母包办,孩子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正常地表达自己,不懂得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不能独立地应对生活。后来当学校不再允许家长继续陪读时,“神童”不得不以退学收场。由此可见,只重视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全面发展,其结果是,那些严重缺乏甚至难以弥补的能力可能会贻误孩子一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让孩子心灵的全部活力都耗费在各门功课上,那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如果孩子所有的精力都禁锢在书本和题海中,难以有闲暇和松弛的状态让他们得以展开幻想的翅膀,就会缺乏创造力;如果没有时间参观博物馆、阅览课外读物、接触大自然,就会使得孩子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很窄;如果整天只是背书做题,自立和动手能力就差,学习的知识难以和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由于分数就意味着一切,不管是学校还是